金鸡岁首话创新
2017-01-19 16:21:01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需要新动力,推动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
        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需要新动力,推动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中国制造2025”战略逐步进入攻坚期,新常态下中国产业升级已经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中国纺织器材企业必须审时度势,重新定位,因应新的挑战。
        纺织器材是纺织机械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自成一体,成为考量我国纺织工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器材创新成功与否,关乎整个纺织工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器材创新一定要有前瞻性、系统性,要为未来留好端口,要为未来创新做好人才储备。转型创新中,人才是根本。老高工经验丰富,年轻技术人员朝气蓬勃,掌握互联网知识,闯劲十足。新老联手少走弯路,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创业之路。
        习主席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不是赶潮流,更不是随波逐流。盲目创新、直接照搬,只能自食苦果。齐白石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学习别人长处时,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器材创新也要以此鉴之。
        器材门类繁多,对材料的要求不尽相同,客户和消费者对纺织品的要求日益提高,随着集成化的提高,单点故障将会引发全线崩溃。器材创新要配套进行,要点面结合,要系统化,每个环节都要同步创新。钢领、钢丝圈的耐磨问题,胶辊、胶圈回弹性、抗绕性、抗静电问题,罗拉机械波问题,锭子加油问题等,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其原因却随着材料、工艺的变化出现新变化。因此,纺织器材创新要接地气,要在生产一线寻找创新灵感,要把目前技术上的缺陷和短板作为我们创新登高的阶梯。要科学分析我们与国际同行存在的差距,转变思路,创新发展,实现高标准制造、精细化管理和现代化生产。
        创新还离不开可贵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要对现有的纺织器材制造技术、工艺和管理提出质疑和批判。爱因斯坦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大胆突破,创立了相对论。器材小但乾坤大,关系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穿衣问题,甚至关乎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因此,器材创新还需要大国重器的工匠精神。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命的延续。创新意味着挑战,但更多的则是机遇,观念和思维的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前提。创新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就是发现规律。器材创新就是发现器材自身在制造、工艺和管理方面的规律,发现器材相互之间配合的规律。当然,发现规律的过程是艰辛的,甚至是漫长的,离不开借鉴,更需要付出劳动和汗水。创新不同于投机,创新注重每一个细节,至微至显;投机只重视结果,不重视甚至不需要过程。投机必然致祸,致祸必伤根本。
        2016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以改革推进结构调整,调整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器材企业要发展,是否也要考虑供给侧的改革和创新呢?从我做起,从管理抓起,从生产抓起,从工艺抓起。市场需要什么,自己能提供什么,都要心中有数。转变思维、创新发展将成为器材企业2017年的主题,一定要做好。
        鸡鸣声起,光阴又度。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要求,纺织企业尤其是纺织器材企业一定要因时而动,结合自身,把握宏观,谋定后动。
        展望神州,遍开创新之花。我们要闻鸡起舞,奋发向上。唯有不辜负,方得初始心!
 
       关键词:器材创新;前瞻性;管理;工艺;转型;工匠精神
 
     《纺织器材》编辑部   

相关热词搜索:器材创新;前瞻性

上一篇:2016年前三季度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下一篇:道夫金属针布齿条技术进步和应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