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吴永升老师专辑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1454308324   评论:0 点击:

 

创新是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动力可以牵引也可以推动。形势逼人,不实施创新就会落后,创新的慢了也会落后,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形势逼你必须进行创新,创新才会发展。

创新的含义很深,范围很广。从全局来讲,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从行业和企业来讲,有产品技术的设计技术创新,有过程技术中的制造工艺、工夹模具的设计、制造创新,有质量控制技术的创新,有先进技术装备的创新,有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有组织技术方面的管理创新、营销方式创新等。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与物,所以创新要实施万众创新,通过万众创新,推进企业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忆往昔,纺织机械工业中的任何一类产品,任何一种产品,一种零部件,一道道工序的加工,全都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技术进步逐步提高,才会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正是纺织机械工业的组织技术、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解放生产力,才会有今天的持续发展。

就量大面广的棉纺织机械产品来讲,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产品的几次更新换代,实现当今单机的自动,工艺生产线的联动,现场的智能化管理。棉纺织机械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既减轻了体力劳动,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单机靠人工操作,万锭用工300多人;而今,实现单机自动、工艺联动,万锭用工30多人,智能化以后的万锭用工20多人。

就纤维机械生产来讲,同样通过不断创新,工艺技术装备不断更新换代,使多种人造纤维生产线、合成纤维生产线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过去,人造纤维的短丝生产线年产不过是3 400 t,现在一条线的年产就达10万t。人造纤维长丝实现了纺丝和后处理的连续纺丝工艺技术,实现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环保、节能的改善。合成纤维的技术装备通过不断创新,技术水平提高,更加节能、环保。如涤纶短丝生产线的年产能力达到6万t;长丝生产实现直接纺、连续纺,长丝纺丝后又可以进行分丝;其他合成纤维包括特种、新型、异形纤维技术装备,都已通过不断创新,由量变到质变,实现今天的飞跃发展。

要知道,这些技术装备的创新和性能的提高都是立足于国内,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实践出真知。

光辉的成就只能说明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看今朝,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重担在肩,任重而道远。纺织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需要新型、高端、智能化的纺织机械产品。纺织工业中,不论哪个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都需要新型、高端、智能化的纺织机械产品。同时,纺织工业进入高新技术材料行业也需要新型、高端、智能化的纺织机械产品。

看今朝,国家要发展高端制造业,要求生产新型、高端、智能化的技术装备,实现“两化”的融合。如果我们不能积极地进行创新,不能加快自身技术创新的步伐,仍然停留在传统技术或者是慢腾腾的步伐,贻误创新发展机遇,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遭到社会的淘汰,要承担难以承担的历史责任。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形势逼人。要知道,市场经济是客观存在的,竞争又是无情的,而竞争对手却是从国内到境外的都有。

进行创新就要在积极提高思想认知和人力储备的基础上,千头万绪抓主流。一条是实施产品技术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要尽快实现产品设计创新、技术水平的提升,研发新产品,使企业具有行业、国际领先产品。二是通过过程技术的创新,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质量先从达标开始,再逐步提高。达标是前提,保证产品质量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和适用性;提高是方向,向高标准看齐,向高标准出发,创出自主的名牌,制造出优质的产品。要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带动企业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三是通过实施组织技术的创新,实现生产要素的再优化,提高效益,包括产品为用户产生的效益以及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从单靠数量的增加,转向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实现结构优化,达到企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没有创新就无以推动发展。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志技术就是实现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业生产与服务方式。当然,这里体现的还包含许多高端技术。

中国的未来在于创新,中国的制造也在于创新,纺织机械的未来同样也在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创新的实践在于行动,创新不是空喊出来的,创新是通过实干而见效的,我们就是要通过万众创新的实际行动,实现创新、创新、再创新!

 

本文为"纺织器材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错误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