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吴永升老师专辑 > 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

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
1447811062   评论:0 点击: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处在发展模式和新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

创新驱动科技支撑是国策,是经济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要我们具体行动起来,落实创新。

创新,从理论上来讲,是新的函数增加,是新的生产力组合。

创新,从形式上来讲,有多种多样:有原始创新,通过继承和发扬创新到实现再创新;有引进技术的借鉴,通过消化吸收,掌握技术的内涵和规律,实现再创新;有单项创新,形成上游与下游配套的系统创新,再到上下左右相结合,形成的集成、合成、工程整体的再创新。

创新的范围很广,从宏观讲,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在一个企业里,生产活动中无不存在创新的环境。从产品技术的市场需求调研、产品研发与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检测,生产手段与工艺技术装备的不断改进提升,生产组织与管理、市场分析与营销等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有创新。创新就是要随着形势的变化,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工作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通过创新,促进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在历史发展的浪潮中,不进则退,不进步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这样,你进我进的互动,不断地通过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推动和拉动发展。

可以回想和追溯,正是利用了我国农村原始的磨面和碾米的原理,产生了现在棉纺织厂圆盘抓棉机并不断发展;正是由于我国农村压饸饹的原理,发展演变成化学纤维的纺丝工艺技术并不断进步;正是有了我国兰州拉面的技术,衍生出纺丝工艺中的牵伸技术,而面粉和水的混合,衍生出聚酯的聚合工艺技术;正是有了我国指南针的发明,衍生出国外的GPS定位系统及我国的“北斗”定位系统;正是有了我国的火药和焰火的发明,衍生了今天用于军事工业的导弹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激光或全球定位系统的制导炸弹。

这些原始工艺技术,起源于国内却发展于国外,这正是因为我们缺乏创新精神。而今这些技术的互相渗透加上自主创新,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这就是创新的规律和成果。

在纺织机械行业里,大大小小的创新不胜枚举。这些创新成果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再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当前,在纺织机械企业里,继续贯彻创新思维,贯彻实现新的创新,不断创新,首先要认清形势,要有创新的动力。

国内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且要实现转型升级。国际上,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日本的工业智能化,这些高端制造业在未来十分发达的国家,正在抢占他们以前的市场。需要清醒地看到,过去,他们利用劳动成本低廉,从中赚取利润,而今,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他们又以“机器换人”技术提高效率,赚取利润。这正体现了创新成果,体现了形势逼人。

当今,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很快,日新月异,我们继续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吃“安全饭”已不行,形势逼迫我们必须要创新、创新、再创新。

面对这样的形势,再用一个人、一部机床、一个零件、一把刀子、一道工序的加工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发展形势,所以不去创新不行。你也看到过,电视画面上用石头打坦克,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要实现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创新,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成事在人。我国在原始创新实现再创新、消化吸收的再创新、集成和合成创新方面都有独特之处,都是靠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只要大脑里有创意,笔尖、手尖、刀尖上都可以出现创新。万众创新就是要求我们群策群力,人人实现创新,由小到大,由少成多,量变到质变。

要实现创新,就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干。企业是实现创新的基地,有人才、有生产手段、有创新课题。不能异想天开,要扎扎实实地干,没有“一步登天”的事。当然,有幻想也可以变成现实,但是,要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要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由渐变到突变,这也是规律。

国家对实现创新给了许多宽松政策鼓励创新。纺织机械企业如何尽快走向高端制造业,实现中高端水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希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本文为"纺织器材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错误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