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能量 实践出真知
2015-01-09 22:02:40 来源: 评论:0 点击:
伴随着我国喷气纺低压力纺纱、梳棉技术、牵伸和胶辊胶圈技术、细纱机老机改造生产细号纱、研制2 33 tex超细号纱等纺织技术,倪士敏老师三落三起、27年坚持正能量、励志自强的故事。
5 研制250 Ne超特高支纯棉精梳纱
我调至总工程师室专职搞高支纱、出口纱、精梳纱、针织纱、新产品的研发。我在经历苦难磨炼过程有幸参加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喷气纺低压力纺纱获得成功。在15年后尚有一年多我就要退休时,又一次有幸参加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250Ne超特高支纯棉精梳纱。250Ne棉纱是棉纺技术最尖端的、最高难度的、参考资料最少的项目之一。参考长期批量生产120Ne及小批量生产160Ne和180Ne积累的技术管理经验,以250Ne棉纱的生产特点及特别要求,制定实施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我为主创人员之一,由我执笔撰写技术总纲及经过棉纺公司、纺织局、上海市与国家科技委四级申报科技进步奖的有关文件。各级部门组织20~30名有关专家的答辩评审委员会,统一由我来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该技术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评审时中国纺大的王秀宝教授对我说:我因是访问学者去英国约二年,去过他们纺250Ne车间。细纱机罗拉座角度80度,没有导纱钩,前胶辊/前罗拉钳口输出纱条点对准锭子中心,纱条由钳口输出直接通过钢丝圈。是在恒温恒湿车间生产。我们生产250Ne的特点,除了有关工艺及设备专件器材外,与英国生产比较具有下列特点:
(1)生产全流程主机及专件器材全是国产,前纺设备是A字头老机,细纱机是上海二纺机生产的FA507型已运转三年新机。
(2)普通细纱机配置导纱钩,罗拉座角度45度。
(3)在9.3万锭大车间生产。
在一次全国技术研讨会时梅自强院士问我生产250Ne的经验。我答有两条:
(1)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2)经过长期生产高支纱培育锻炼出三支优秀的队伍——各级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设备维修人员,运转操作人员。
6 改善棉纱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
6.1棉纺技术应纵横融会贯通
棉纺技术是一个庞大的、多级的、复杂的、细微的系统工程。纵向指原料采购及生产流程各工序,横向指各工序的原料因素及输入半制品性能、工艺、设备及梳理、牵伸、加捻与卷绕三大技术的元件,运转操作,空调与除尘等因素。纵向各工序与横向各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前工序的缺陷后工序无法解决。同一机台各零件有不同的作用,某一零件的缺陷 其它零件无法解决。某一处只是小毛病,各处小毛病加叠加成为纱疵,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应用纵横贯通的理念提高质量与效益。
6.2 国企改革实行自负盈亏分厂制
上海8棉三纺分厂在1981年引进全套国外设备投入运转生产。生产品种为T/JC65/35的45Ne~30Ne。产品出口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经过7~8年运转,设备逐渐变异,棉纱质差压库。原三分厂技术领导已调任总厂技术领导。临危受命,杨厂长鼓励我任三纺分厂厂长,要求快速提高棉纱质量,实行自负盈亏分厂制。
应用纵横贯通理念经过半年的全面整治,提高棉纱质量。针对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纺制纯棉精梳纱、涤粘混纺纱等,提高经济效益,达到总厂对三分厂实行自负盈亏要求。
6.3用好胶辊胶圈 提高经济效益
质量差与效益差的企业无法生存。提高质量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浙江一个连续三年因棉纱质差压库造成亏损的重症企业,通过用无锡二橡胶公司生产WRC系列胶辊WRA系列胶圈,提高棉纱质量,在这基础实施有关技术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应用纵横贯通理念提高胶辊胶圈应用技术:① 牵伸原理;② WRC胶辊WRA胶圈牵伸工艺特性;③ 牵伸工艺与胶辊胶圈特性的合理配置;④ 胶辊制作的技术管理;⑤ 胶辊胶圈的周期管理、质量管理、使用管理;⑥ 胶辊胶圈缺陷机械波分析;⑦ 纺纱环境和挡车操作水平对胶辊胶圈纺纱性能的影响;⑧ 胶辊胶圈有关机件的质量。首先在提高棉纱质量的基础同时实施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管理:② 实施前纺重定量;③ 研试新型纺纱技术调整产品结果;④ 提高制成率;⑤ 提高纺纱速度,降低吨纱成本;⑥ 逐步降低用棉等级;⑦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全公司员工共同努力当年扭亏为盈利百万元,第二年盈利是第一年的10多倍。
6.4高度重视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
企业各类和各种技术管理规则,是由全体员工分工负责,协调合作,认真努力,长久坚持,与日俱进,逐步完善,才会提高棉纱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对中层干部、技术人员、运转班长与教练员、设备维修人员、运转挡车人员等分别进行质量教肓、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例如:① 中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合成一组;② 运转三班班长与教练员合成一组,每周各上三节课;③ 设备维修人员分工序或分不同专业(例空调、电工、胶辊),每周上六节课,为此我每天讲二节课,坚持三年从未中断。
技术培育上课与现场操作同样重要。例如:① 梳棉机校隔距定期交流,统一手法。 ② 梳棉机回转盖板磨针技术。③ 细纱机锭子、钢领、导纱钩吊线三中心对准与校活锭。 ④ 条干波谱图出现机械波分析与上机检查维修。⑤ 胶辊轴承间隙手查松动。⑥ 细纱断头落后锭子维修。每年组织分工种操作竞赛及答题考试,择优奖励。
结 束 语
坚持正能量,激发自强。克服思想上、物质上、工作上、技术上、管理上的各种困难,依照“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规律才可奏效。例如:① 特重大科研项目喷气纺低压力纺纱、250Ne超特高支棉纱攻关成功;② 掌握梳理技术与针布、牵伸技术与胶辊胶圈、加捻与卷绕技术及钢领钢丝圈的应用技术;③ 首先提出胶辊动态弹性、棉纺技术应用纵横贯通理念;④ 将全套引进设备分厂棉纱质差压库、连续三年亏损企业在一年内提高棉纱质量与提高经济效益;⑤ 自主创新细纱机高倍牵伸外差轮系机构、细纱机直接纬纱上保险纱机构;⑥ 研试梳棉机技改前后固定盖板、细纱机电镀钢丝圈成功;⑦ 从理论分析提出重视降低生条弯钩纤维,提高粗纱纤维分离度、伸直度、平行度,并条机自调匀整机构改善染布效果的观点;⑧ 根据技术发展方向将精梳机技改缩短有效输出长度,有利优质高速。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① 艰苦奋斗决心的大小;② 理论认知的深浅;③ 求知欲望的冷热;④ 实践技能的高低;⑤ 团结合作的真诚;⑥ 虚心求教的虔诚;⑦ 积集经验的多少;⑧ 勤奋辛劳成习惯;⑨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坚持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影响企业谋事在人(企业主要领导)成事在人(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带领全体员工。不是成事在天,事实证实同样一个企业是同样一个天有亏损或盈利两种后果)的效果。
因是试用新的撰稿思路,可能文不达意,难免欠妥或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参 考 资 料:
[1] 刘荣清,倪士敏. 梳棉机刺辊漏底园弧半径的计算[J].纺织技术,1964(2).
[2] 刘荣清,倪士敏. 牵伸机构罗拉配置的几何分析[J].纺织技术,1964(10).
[3] 刘荣清,倪士敏.解决梳棉机刺辊漏底堵塞的研讨[J].纺织技术,1965(4).
[4] 陈玉峰,陆振庭.标准盖板均匀分梳的探讨[J].纺织器材,2012(1).
[5] 倪士敏.梳棉机梳理和转移工艺的试验与探讨[J].棉纺织技术,2010(1).
[6] 倪士敏.梳棉梳理工艺研试[J].棉纺织技术,2011(8).
[7] 倪士敏.精梳机提速与棉纱质量关系分析[J].现代纺织技术,2006(2).
[8] 倪士敏.并条胶辊牵伸工艺性能的浅析与应用[C].2011中国棉纺织总工论坛论文集
二等奖,2011.
[9] 徐慈荪,倪士敏,等.胶辊性能与成纱质量关系[J].纺织学报,1986(2).
[10] 唐文辉,倪士敏.棉纺软胶辊应用技术探讨[J].纺织器材,1988(3).
[11] 荆 越,倪士敏.从软胶辊技术的推广,再议细纱机老机技改[J].纺织器材,1988(5).
[12] 唐文辉,倪士敏.高弹性低硬度胶辊应用技术探讨[J].棉纺织技术,2004(12).
[13] 倪士敏.高弹性低硬度胶辊重加压工艺的探讨——解决牵伸工艺‘瓶颈’问题的研试[C].“同和杯”中棉行协第一届专件器材研讨会专题报告,2008(6).
[14] 倪士敏.棉纺工程技术的纵横融汇联想[C].2010中国棉纺织总工论坛论文集二等奖.
[15] 倪士敏.纺纱牵伸胶圈工艺性能分析与WRA胶圈的应用[J].纺织器材,2009(3).
[16] 倪士敏.胶辊涂料的纺纱性能及RC-2AL型涂料的研制与应用[J].棉纺织技术,1991(12).
[17] 倪士敏.精纺机高倍牵伸外差轮系机构[J].上海纺织技术,1975(4).
[18] 倪士敏.直接纬纱上保险纱绕取机构[J].上海纺织技术,1975,(5-6).
[19] 倪士敏.浅谈棉纺工程的纵横贯通[J].纺织器材,2010(3).
[20] 倪士敏.胶辊胶圈牵伸原理与应用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 倪士敏。纺纱牵伸胶辊胶圈应用技术概要[C].“五爱杯”2013全国纺织器材应用技术研讨会专家发言,2013.
[22] 倪士敏.用好胶辊胶圈 提高经济效益[C].“五爱·潜阳杯”2014纺织器材制造、应用及新技术交流研讨会.三等奖.
上一篇:集聚纺纤维集聚运动分析
下一篇:理想变成现实得靠实干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板簧加压摇架浅析(0)
- ·诸水夫(0)
- ·拥抱“5G”,打造纺织产...(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