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器材访谈 > 正文

坚持正能量 实践出真知
2015-01-09 22:02:40   来源:   评论:0 点击:

伴随着我国喷气纺低压力纺纱、梳棉技术、牵伸和胶辊胶圈技术、细纱机老机改造生产细号纱、研制2 33 tex超细号纱等纺织技术,倪士敏老师三落三起、27年坚持正能量、励志自强的故事。

3.8  重视提高粗纱纤维分离度、伸直度、定向平行度和降低梳棉机生条弯钩纤维
        在并粗细三道工序罗拉牵伸机构,牵伸倍数细纱机是并条机或粗纱机的5倍及以上。提高粗纱纤维“三度”有利于提高棉纱质量。同样纺纱品种与原料的精梳纱显著优于普梳纱,充分说明降低粗纱短绒率和提高纤维“三度”的重要作用。前纺各工序虽有众多半制品质量指标,但日常生产检验弯钩纤维不易造成忽视降低弯钩纤维。
        梳棉机生条含后弯钩纤维约占棉条断面纤维总数55%,与前弯钩纤维和两端弯钩纤维一起占78%。因并粗工序提高纤维‘三度’有一定限度,故提高粗纱纤维分离度、伸直度、定向平行度要从减少弯钩纤维抓起。主要技措如下:① 重视梳棉机锡林至回转盖板主要梳理区作用,有利于提高纤维分离度,生条单纤维占生条断面纤维总数70%~75%;② 道夫针布锋利度、平整度、圆整度、粗糙度良好,锡林至道夫实施紧隔距。防止锡林与道夫针布低针面对合造成“松隔距”;③ 锡林至道夫之间三角区无挂纤维,气流通顺不乱;④ 并条机根据纺纱品种及输条速度,选用无锡二橡胶公司制造WRC GB78或GB83型铝衬胶辊。针对棉条弯钩纤维取向合理配置头并、二并牵伸工艺设计;⑤ 粗纱前胶辊及胶圈根据纺纱品种选用无锡二橡胶公司制造WRC系列硬度为65~75度高弹性胶辊、WRA系列胶圈,合理配置牵伸工艺;⑥ 梳并粗细所有棉条粗纱通道全部很光洁无毛刺无油污垢。弯钩纤维及粗纱“三度”未列入常规检验及上述分析是理论指导实践案例。
3.9  提高并条机自调匀整机构的使用效果
        并条机使用自调匀整机构可改善棉纱质量的效果无需置疑,但目前该项智能化新技术尚存先检测后调整有约0.95 m~1.05 m“死区长度”的美中不足,虽不认为是个微小缺陷,但高速并条机输条高达 500 m/min~700 m/min,以600 m计算,600 m/min=10/(1 s)=1 m/(0.1 s)。熟条经粗纱和细纱总牵伸倍数在200~400倍以上。自调匀整仪运行调整频率越高、调整幅度越大将对调整灵敏度的页面影响越大。为弥补这微妙问题,在并条机机后输入棉条作如下规定:梳棉机配置自调匀整仪,① 生产普梳纱品种,在头并用不同梳棉机生产的生条均匀搭配喂入,头并出条分左A右B各一半输入二并,二并亦配置自调匀整仪;② 生产精梳纱品种,予并同普梳纱头并,条并卷联合机分A条B条各一半输入,不同精梳机生产的精梳条在单并均匀搭配喂入,二并配置自调匀整仪。虽在并粗细检验的重量CV%只有微不足道的降低,但在杭州市生产纱—布—染质量反聩较快,染色非常均匀,成为棉纱销售的抢手货,几个销售人员排队等生产车间出纱即发货。布面染色均匀一般企业虽较难定量比较,但布面实物质量用染色质量取得市场用户满意为质量的终极评价。                               
 
4  细纱车间生产技术工作
        在1965年10月我降级调任细纱设备(大小平车)技术员。厂部设备科周科长启发我说:已做过前纺再去细纱,对纺纱技术全通是机会不多的好事。厂党委吴副书记要求我说:到了细纱重新好好学习。在十年“文革”动乱年代,我用“忍”造反派对我进行干扰,(例如造反派三次要我出来造反,我不肯。就将我办公桌掀得底朝天,在旁边墙上写‘倪士敏不出来造反滚你妈的蛋’)。并且用“毅”坚持认真工作,主动参加劳动。服从工作需要,担任:设备平车,老机技术改造,器材专件(胶辊胶圈、钢领钢丝圈、摇架),工艺质量,技革科研等技术管理工作。到1980年因我将喷气纺低压力纺纱研试成功,为留住我在8棉工作聘任我为细纱车间主任。1981年是“文革”后刚恢复评审技术职称。厂领导将我由助理工程师晋升工程师呈棉纺公司。厂内有几位人员一未升车间主任,二未升工程师就‘气不过’,去找厂领导‘争’,但仍未审报工程师。为了自己要升就去棉纺公司反对我晋升,做出损人不利已(原想利已)的蠢事。在评审会上,评审组长(公司党委组织部长)因此时我父亲尚未平反,而我已任车间主任则不必再升工程师职称。我厂陈厂长二次发言想争取评审我为工程师仍未评升。我父讲过“想想牺牲的同志,我受点委曲不当会事。” 激励我要将工作做得更好。此时已调离8棉的胡副厂长(任上海嘉丰棉纺织厂厂长)得知此情后写信鼓励我。我在1988年积劳成疾。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直接发通知给我,虽我因故在8棉只是助理工程师,但以我的理论实践真知聘任我为棉纺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细纱学组副组长。这是鲜为人知的尊重人材的佳话。
4.1 细纱机老机技术改造
        二纺分厂细机9.3万锭,有6种机型,其中为1919年~1925年制造的:美国-勃骆克司、英国-泼拉脱、道勃生、瑞士-立达、日本-丰田等共9.1万锭,其余为国产1291型。细纱机锭距有三种规格:2.4/8、2.5/8、2.6/8英寸。纺纱品种:J120~80Ne、C40~10Ne、T/C45~30Ne、自用直接纬纱C40~10Ne、T/C45Ne等。其中1919年造细纱机技改纺J100~80Ne、1925年造细纱机技改纺J120Ne。技术改造涉及牵伸加压机构、销子形式、工艺设计、高支纱高倍牵伸传动机构、成形机构等,因不同机型、不同锭距、不同纱支的工艺使技改内容更加困难;又因技改机构全由自己一人设计绘图,由本厂机制工场自制,不同机构要经过试样、一台试改运转生产及品质检验认可、中试及推广等工序,故任务更加繁重。
        参加上海纺织局钢领钢丝圈高速研试组,研试鉴定PG1、PG2、ZM型钢领及其配套钢丝圈;参加上海纺织局胶辊胶圈专业组,结合牵伸、加捻与卷绕的技改工作。
        J100、80Ne技改后棉纱品质荣获国家银质奖(不设金奖),又经钢领钢丝圈及成形机构技改,前罗拉转速比原来增加40%。
4.2 细纱机WRC系列胶辊WRA系列胶圈牵伸工艺性能的研试
        牵伸工艺理论的核心技术是正确处理两对力的关系:增强、稳定前胶辊握持力(或引导力)的最小值大于胶圈摩擦力场牵伸力(或控制力)的最大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胶辊与握持力关系尚未重视。胶辊硬度一般为邵尔A 85度,增强握持力只可重加压。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制造纺机及胶辊胶圈,才开始重视胶辊胶圈的制造技术与应用技术。逐渐认识胶辊与握持力有关,胶圈与牵伸力有关。
        在成立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全国胶辊胶圈技术协作组时,我任副组长。梅自强院士找我讲:你在工厂生产第一线,以纺纱原理与生产实践掌握好胶辊胶圈应用技术,又为制造胶辊胶圈提供应用信息有利于把握好胶辊胶圈发展方向。
4.2.1 低硬度胶辊的研试及应用
        ① 经应用WRC-836、849胶辊棉纱显著改善,我即向纺织局丁副局长汇报。纺织局与纺织工程学会组织上海8棉、12棉、21棉、28棉对引进ME666、ME673、N714胶辊与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制造WR-513、836、71-113、849-1、2、3等胶辊对比研试,表明胶辊硬度的高低与棉纱质量密切相关,随着胶辊硬度降低相应提高棉纱条干均匀度。
        ② 上棉8厂将由1919年制造老机技改纺80Ne、100Ne,1925年造老机技改纺120Ne。先技改加压机构及增加压力,胶圈销子形式,牵伸工艺等,因当时使用硬度85度单层胶辊表面轻酸处理,棉纱条干略为改善。后来使用WRC-836硬度79度、849硬度65度单层胶辊,表面涂料1/5配比涂两遍,棉纱条干可显著改善。80Ne及100Ne荣获国家银奖。
        ③ 上海纺织局纺织学会召集有关专家分析决定,对当时上海240万锭棉纺细纱机,先对20万锭纺INR—V型气压摇架牵伸机构进行技术改造。在会将结束前我补充提出:INR—V型气压牵伸机构配置ME666型胶辊硬度65度表面免处理铝衬胶辊,这两种因素与质量关系应分清楚。会议当场组成专题研试组,通过半年专试认为提高棉纱质量上述两种因素各占一半左右。
        ④ 低硬度胶辊可改善棉纱质量虽己不容置疑,但牵伸工艺机理是什么应作出答案。中国纺织大学对不同硬度邵尔A66、72、80、84、89度胶辊,分别实施不同加压87、100、126、144 N/双锭,测定握持力的平均值、最小值、不匀率。66度胶辊最好,握持力最小值增幅最大、不匀率最低;随着增加压力各种不同硬度胶辊的握持力平均值及最小值会不同程度增加、不匀率会不同程度降低。
        ⑤ 细纱机老机技改采用低硬度胶辊结合合理配置工艺,可获得效果好、见效快、投资少等效果。
4.2.2高弹性低硬度胶辊的研试及应用
        ① 因硬度65度胶辊改善棉纱质量较好,故各纺橡厂都生产硬度65度胶辊。将无锡二橡胶公司与另外4个厂生产的同类型65度胶辊,在同锭同粗纱胶辊加压140N/双锭同条件对比纺纱。棉纱质量是无锡二橡胶公司生产胶辊最好,其余4厂生产胶辊存在不同程度差别。
        ② 棉纱质量稳定期亦是无锡二橡胶公司生产胶辊最长为6个月,其余4厂生产胶辊较短为(2~4)个月。
        ③ 胶辊加压不同重量试验140N ±150N/双锭。棉纱质量第5的胶辊由125 N加为140 N会恶化,质量第3的胶辊由140 N加为155 N会恶化,质量第1的是无锡二橡胶公司生产胶辊加压为155N不会恶化。表明无锡二橡胶胶辊纺纱质量好、稳定期长与耐高压有关。
        ④ 通过对比及胶辊受压变形运行复圆分析,无锡二橡胶公司生产硬度65度胶辊最好,是因为胶辊的动态弹性最好,瞬时动态圆整度和抗弹性疲劳最好。在2004年全国纺织橡胶器材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交流论文——《胶辊胶圈技术发展与棉纺工程技术发展的关系》中我提出:
        胶辊胶圈技术与棉纺工程技术、握持力与牵伸力、胶辊与胶圈三对关系必须同步发展。首先提出新的胶辊胶圈牵伸工艺特性学术观点:瞬时动态圆整度,抗弹性疲劳时效。该论文由纺橡专业组推荐申报,评得第九届陈维稷优秀论文表扬奖。原来学术研讨由初始时期的软胶辊或软弹胶辊发展为高弹性、低硬度、耐高压、高耐磨、高抗绕(表面免处理或淡处理)胶辊。
4.2.3高弹性低硬度耐高压胶辊的研试及应用
        ① 随着例如新型下销的应用使牵伸力增加,积极方法应同步增加握持力。将无锡二橡胶公司生产WRC系列胶辊硬度为70、68、65度,在同条件对比不同加压145、165、180N/双锭,证实均能承受180N/双锭高压而棉纱质量不会恶化,合理配置牵伸工艺使握持力与牵伸力同步发展才能提高棉纱质量。
        ② 我在某企业发挥余热接到纺J60Ne大订单,用户要货较急。该企业有30万纱锭,其中第3车间有7万锭FA507型细纱机,牵伸加压机构为YJ2-142A型,有5万锭SDDA2122P型后区为直线牵伸气压加压机构有2万锭。两种牵伸型式均配置相同罗拉、同类型胶辊140N/双锭加压。对比30锭×3次共各90个试样。为严格同条件对比除罗拉无法搬移外,将前后胶辊、上与下胶圈、中上工程塑料辊、碳纤弹簧上销、普通下销、粗纱等在两种牵伸机构搬移。气压加压比YJ2-142A弹簧加压的棉纱条干CV % 降低0.31、千米 -50%细节降低达44%。专试表明气压加压吸震较好是改善棉纱质量因素之一。由此启发若能提高胶辊弹性可同时具有稳定的握持力及增加吸震性能。
        ③ 无锡二橡胶公司研制进一步提高弹性胶辊WRC-0865(研试代号)与使用面广量大的WRC-965胶辊对比,在同优组条件:SDDA2122P-V型曲线牵伸气加压,针织纱牵伸工艺,前胶辊加压175(+5-0)N/双锭,WRA-MD60(上)/0105(下)胶圈,碳纤弹簧上销、新型下销、后胶辊为硬度72度铝衬胶辊。纺纱品种J32Ne。对比表明:965胶辊纺纱条干CV%与常发性纱疵全达到USTER2001年统计值5%的先进水平。0865胶辊比965胶辊纺纱条干CV%降0.27、千米-40%细节降幅24%、-50%降幅63%,各项全好于5%上限的更加先进水平。
        ④ 胶辊牵伸工艺性能增强握持力方法先后使用重加压,低硬度。低硬度虽可提高握持力但低硬度弹性低无法承受重加压,成为所谓“软胶辊轻加压”。无锡二橡胶公司根据纺纱原理及纺纱品种、胶辊发展方向,研制高弹性可使低硬度承受重加压。重加压、低硬度、高弹性三项均可各自单独提高握持力,高弹性可使低硬度承受重加压。高弹性是高弹性低硬度耐高压胶辊融合三项特性的核心技术。
4.2.4高弹性胶辊可提高耐磨。由此有利胶辊表面粗糙度保持稳定,提高抗绕性能。
        综合上述: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研制高弹性低硬度耐高压高耐磨高抗绕(表面免处理或淡处理)铝衬胶辊为棉纺企业提高质量与提高效益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4.2.5 WRA系列胶圈的研制与应用
        胶圈要与胶辊同步发展。胶圈同时涉及前区牵伸与后区牵伸,又涉及较多机件,故胶圈在牵伸工艺性能及机械物理性能两个方面比较复杂。为了符合这两个方面要求,无锡二橡胶公司研制高耐磨高弹性低硬度低粗糙度高润滑高抗屈胶圈。将WRA胶圈与其它纺橡厂生产胶圈对比优选WRA-MD60、HD68、0105型;又对上/下胶圈搭配通过二组共8个方案对比研试,例在纺纯棉品种细纱机优组WRA-MD60(上)/0105(下)胶圈为提高棉纱质量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4.3 研制胶辊涂料
        在低硬度胶辊使用初期胶辊表面应用涂料。自学涂料有关资料及向有关单位请教,自主设计制造10多个配方,经过对比优选确定配方及制作方法。RC-2AL涂料在9.3万锭各种纺纱品种通过一年四季全部应用表明抗绕良好。
        在1987年纺织总会于无锡市召开“棉纺软胶辊应用技术研讨会”。会议成立软胶辊推广组,将WRC-849(单层)胶辊与RC-2AL涂料向全国交流推广。
4.4 自制创新高倍牵伸外差轮系传动机构
        纺120Ne 1925年造泼拉脱细纱机牵伸常数为10.067。通过老机技改提高牵伸工艺性能,前纺粗纱可增加粗纱定量细纱可提高牵伸倍数。为增加牵伸常数,曾对牵伸传动试改三级或四级降速,存在机构复杂,维修不便,扩大车头部位问题,需更换技改思路。我在上海福州路旧书店‘淘’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吴大猷教授所著机械原理,纸页泛黄。购回自学,做习题见降速轮系一题受到启发。设计牵伸常数为21.4,又可较方便只将轮系更改两只齿轮齿数使牵伸常数调整为31.8,是老机原常数的2~3倍。该轮系部件不能保持车头原有大小,不必增新托脚,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设计零件图及总装图,由本厂机制工场制造。先试一套轮系总装,拆了装,在5~7次总装总有一次发生一对齿轮无法啮合。将齿轮及轴提高制造精度,设置总装形位公差,问题迎刃而解。该机型58台全部推广,经20多年运转正常。
4.5 自主创新直接纬纱上保险纱机构
        二纺分厂细纱机供二织分厂1008台布机自用纱及包含直接纬纱。卷绕保险纱作用是布机在更换装有纬纱的梭子时保险不产生坏布。保险纱高低位置不准或保险纱长度短会产生脱纬坏布或‘百脚’坏布,保险纱长度较长会浪费用纱。细纱生产组长在落纱后开车用人为掌控钢领板(保险纱)高低位置及其升降次数符合保险纱长度,劳动强度较高,掌握操作技能较难。为了解决这问题,在没有有关资料条件,依靠长期从事技术改造及革新练成较高的设计思路及制图技能,设计上保险纱梅花凸轮图:正视图为梅花状,侧视图绕梅花曲线有螺旋形凸筋,辅图表明成形转子由上保险纱梅花凸轮运行到正常成形凸轮的过渡曲线与滑行斜面。还另有伸缩转子。会同机制工场研究解决了制刻木模、铸铁翻砂、机械加工等难题。试用通过数次改进获得成功,直接纬纱机台全部推广。上棉6厂获此技术信息,到8棉取去图纸无法制造再到8棉求援。
4.6 研制电镀钢丝圈(自制一万只耐用节电钢领,上海首先使用行星擦磨钢领机此略)
        在纺织局钢领钢丝圈高速研究组获悉,钢丝圈表面电镀镍可使钢丝圈在钢领高速转动提高运行润滑性能,还可提高钢丝圈与钢领之间干磨擦产生热量的散热作用。自主研制电镀设备,研试电镀液配方与电镀工艺。8棉自用钢丝圈经电镀后使用,由此促进钢丝圈制造厂将生产流水线增加电镀工序。

相关热词搜索:真知 能量

上一篇:集聚纺纤维集聚运动分析
下一篇:理想变成现实得靠实干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