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金轮•金猫杯”2017’纺纱织造智能驱动 器材专件创新发展专题论坛 > 智能现场三|创新讨论形式 探讨器材专件智能化路径——“金轮•金猫杯”纺纱织造智能驱动 器材专件创新发展专题论坛隆重召开!

智能现场三|创新讨论形式 探讨器材专件智能化路径——“金轮•金猫杯”纺纱织造智能驱动 器材专件创新发展专题论坛隆重召开!
1505891513   评论:0 点击:

更多详情请点击“纺织器材在线”官方微信

《智能现场三|创新讨论形式 探讨器材专件智能化路径

  

    9月7日,“金轮•金猫杯”2017’纺纱织造智能驱动器材专件创新发展专题论坛拉开帷幕。报告精彩纷呈,有权威专家对纺织工业5.0的畅想,有国内知名纺企分享企业在智能化进程中的探索和思考,有我国纺织高等院校专家关于纺织器材专件智能化发展、在线监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有跨界专家对纺机智能发展、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更有器材专件制造企业技术专家分享其在技术创新及产品智能化智造方面的探索……论坛更多精彩,尽在《智能现场二|专家观点纷呈  解析器材专件智能化方案》

今天的会议有哪些精彩内容?请随小编向下看↓↓

会议现场

 

9月8日会议由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汪军教授主持。

 

下面,快随小编一起领略这次会议的“精髓”吧!

熊伟:未来在线控制促进纺企自动化,实现产品零疵点

 熊伟:《未来在线监测替代离散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熊总从离散控制指标与面料最终控制指标有无关联的思考入手,分析了离散控制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享了原料、棉纱、过程控制指标等离散控制型纺织厂常见的投诉歧义并进行解读,探讨了离散控制与生产规模和生产品种之间的关系,畅想了实现纺织厂全面在线控制的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无线数字无人机控制技术、3D打印技术、手机荧屏显示技术、能量渗透技术、内置无线传感器可视化技术和射频内置化技术等。熊总认为,离散控制无法对好的设备器材、纺纱工艺原件做到全面监测,是造成纺纱厂偶发疵点和常发疵点的主要原因之一;离散控制数据凌乱、连续性差,对延续生产产品质量统计分析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在线控制可实时监测试验数据,能彻底解决离线控制存在的现实问题。

 

 

张顺宝:优选集聚纺纱胶辊,延长使用寿命

张顺宝:集聚纺纱形式的特点和四罗拉集聚纺胶辊的基本要求

张工分别介绍了立达、绪森、丰田负压式集聚纺纱形式和罗卡斯机械式集聚纺纱形式的结构、优缺点及对胶辊的要求,分享了不同集聚纺纱形式下胶辊的选型和清洁,分析了四罗拉集聚纺胶辊的使用注意事项和胶辊的表面处理方法。张工指出,四罗拉集聚纺应该减小握持胶辊与负压管接触点到吸风槽尾的距离,以提高成纱质量;要根据胶辊的磨损程度,决定复磨周期,一般每次复磨量为0.2 mm,每次复磨量以将全部磨损的位置复磨掉为准,否则会产生机械波,影响纱线质量。

 

凌静:纺织智能化高飞之翼——碳纤维复合材料助力纺织器材专件降耗增效

 凌静:碳纤维复合材料助力纺织器材专件降耗增效

凌总介绍了碳纤维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分类、特性及加工工艺,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目前最先进的复合材料之一,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腐蚀、摩擦因数低、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适用于制造高速机械中对动力学要求高的部件。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应用于纺织器材轴承、齿轮、凸轮、针床、往复件等专用零部件。应用于针床上,可以消除热胀冷缩对其的影响,减小使用时对恒温恒湿的环境要求,达到节能减排、提高设备适应性和性价比、增强设备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应用在齿轮上可以明显降低齿轮的噪声且散热、自润滑效果好,还以内置各种金属件。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剑杆织机用剑头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耐温耐酸碱性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重量轻,抗冲击强度高。她指出:随着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提速增效、减少消耗和降低噪声已成为纺织器材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比重小、强度高、刚性高等优良性能,成为最理想替代材料。

 

戴云卿:纱管智能化,及时发现异常

戴云卿:会“说话”的纱管

戴总就纱管制作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智能纱管的设计思路和想法进行了介绍。针对纺纱过程中,经常出现纱线被负压管吸走而导致纱线未能卷绕到纱管的问题,对模具进行重新设计,利用电子射频识别技术,让纱管会“说话”,可准确识别纱管在具体工位的工作状态,出现问题锭号及频率,及时发现异常并反馈给挡车工;同步电脑记录每次故障的发生和排除时间,可节约大量的纱管,细络联最少配置可控制为1:2.2,还能方便各级管理人员随时掌握来自一线的所有信息,对纺织企业实现低碳、绿色、环保和增速带来益处。

 

探讨“智能、绿色”路径

为了使与会代表对纺织智能化、器材专件智能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其对会议报告内容进行深度思考,会议创新讨论形式,代表与专家就智能化相关的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探索器材专件智能化路径,为纺织行业发展助力。讨论由汪军教授、熊伟总经理及赵阳总经理共同主持。

观 点 精 选

 议题一:纺织行业中自动化与智能化有何差别和联系?

叶葳:纺织自动化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而智能化则能实现在线监测、上传数据、智能分析、反馈控制等。计算机精准分析与思考难度较大,不是简单的将生产流程翻译成机器语言,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让计算机学习人的思维、情绪,提高计算机的学习能力,给其足够多的时间,去学习纺纱厂纺纱工艺的经验和方法,实现真正的纺织智能化。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赵阳:专家的报告让我加深了纺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理解。自动化与智能化最大区别是,前者更多的替代人工体力劳动,如细纱的自动落纱;后者更多的是替代脑力劳动,如粗细联系统,能将正确的粗纱运送到细纱机上。自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自动化可视为人的手脚,智能化可视为人的头脑。许多工厂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走的过快过热,应理智思考,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更加复杂的智能化,基于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让其帮助我们决策并优化生产。

 

 议题二:新型、微型传感器在纺织在线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陈怀礼:针对不同的测试对象,其测试系统区别在于被测量、环境条件、安装等,企业选配应关注其适用性。传感器测量压力、转速等物理量原理大致相同,对纺织行业而言,更重要的是信息传输。目前无线传输技术已相对成熟,传感器制造企业要对被测对象有更深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推进微型传感器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事都是做出来的,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熊伟:纺织设备和器材专件种类繁多,如锭子、纱管等都可以配置微型传感器。选配时应考虑哪些点上可以适用,以及哪些亟需用的指标需要测量,综合考虑,有所侧重,更好地进行衔接。 

刘广喜:纺织企业各种数据、信息数量庞大,但无线频率是有资源限制的,高速路也会出现拥堵,因此要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以方便纺纱厂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议题三:纺织制造中的节能技术应用(比如轻质材料的应用、新型风道的设计、新型电机应用等)。

凌静:复合材料品种很多,除碳纤维复合材料之外,玻纤复合材料也有很大的优势,在合适的领域可以考虑应用,通过调整基体材料,如聚苯硫醚,对整机的可靠性有很大的提高,企业应基于性价比综合考虑。国内企业首先要从自动化做起,再进行数据收集,才能为智能化打好基石。 

刘广喜:碳纤维在纺织业中应用较广,对减小变形有很大作用。我认为,价格不是最大的问题,效果最重要,应综合考虑性价比。材料是节能的大方向,其次是自控,应从棉纺厂角度考虑开发同步电机,从控制方式而言,可考虑直流母机;器材专件的改进优化,对节能有很大的帮助。 

熊伟:环锭纺为什么无法突破2.5 kr/min,与主轴材料以及传动电机有很大关系。

议题四:纺织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叶葳:我认为纺织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是发展趋势,需逐步推进,华茂从计算机配棉到信息化的推广,再到两化融合花费了2~3年的时间。 

赵阳:基础工作非常关键,若没有打好,智能化、信息化相当于空中楼阁。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注重人才培养,打好人的基础,才能使设备发挥最大效用。建议企业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设备及软硬件,关注实际使用状况。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要跟踪改善,并坚持走下去。

论坛总结

——创新发展、绿色节能、创新驱动、分享共赢

全国纺织器材科技信息中心主任、《纺织器材》主编秋黎凤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她说:“这次论坛凝结了众多参会者的期待、专家的智慧,还有广大纺织工作者的殷殷之情。行业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内容丰富、前瞻性和实用性强。畅想器材专件两大突出问题——智能、绿色,分析生产模式两大突出问题——节能、互联,探讨生产管理两大突出问题——数据、监测,对今后纺织器材专件制造和使用企业智能驱动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有重要的启发和引领作用。专题讨论环节对纺织器材专件的智能化提出了有益的思考,尤为重要。”

秋黎凤主编进行论坛总结

结合论坛报告,秋主编用了十六个字进行总结,即“创新发展、绿色节能、智能驱动、分享共赢”。

① 创新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只有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者并举,才能推进企业持续发展。作为论坛主办方,我们要在今后的行业服务中有更多的担当和责任,要与在座各位更加紧密合作,共谱创新之歌。器材专件制造企业要持续关注客户个性化需求,尽快适应“智能化”的趋势;要重视互联网+给我们提出的挑战和机遇,找准切入点,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驱动创新。

错误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