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器材访谈 > 正文

路,是走出来的--访常州钢筘有限公司
2012-10-20 16:29:07   来源:纺织器材   评论:0 点击:

       多年以后,总经理施越浩仍然难以置信,自己曾用双脚,走过那么远、那么远的路。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个由施越浩带领的6人钢筘生产组完成了质的飞跃——扩大为钢筘生产厂,这就是常州市钢筘厂(常州钢筘有限公司的前身)。尽管原料稀缺、设备老旧,厂长施越浩还是怀着满腔的创业热情,凭借自己多年从事钢筘工作的技术与经验,大胆改革、设计出了全新的钢筘生产工艺。钢筘的产质量大幅提高之后,厂长施越浩就走上了开拓市场、四处推销的路。一筐筐样品,沉得咋舌,肩挑、手提、背扛,顶着烈日,裹着严寒,从省内到省外,挨家挨户拜访,风餐露宿,风尘仆仆,一刻不停竟不觉疲惫——他的诚恳与坚韧,打动了很多人,久而久之,很多纺织企业的负责人都和他成了朋友。回想当年,最害怕的,是吃闭门羹,最高兴的,是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样品,最欣慰的,是听到客户的好评,最珍贵的,是签下的一张张订单——就这样,硬是在江苏省内及周边纺织工业发达地区“跑”出了市场,“蓝箭”品牌也随着市场的拓展而逐渐有了名气。
       80年代末,我国纺织行业出现严重滑坡,纺织器材生产过剩,许多大发展时期冒出来的器材厂随着大潮退落而销声匿迹。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形势,厂长施越浩苦苦思索,腾飞之路在哪儿?沉闷良久,他没有二话,迈开双腿,走出了家门:深入企业,调研市场,博采信息,把握需求,他的足迹遍布我国纺织大省,广泛的走访使他更加贴近行业的呼吸,他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纺织业的症结所在,最终认准了高密钢筘开发这个高科技项目。“跑”出了项目,又面临着跑资金、找专家的难题。已经记不清为了筹集资金,走过多少路,因为太多;也记不清为了找专家,走过多少路,同样因为太多……翻阅资料,设计图纸,购买设备,安装调试,昼夜苦战,攻克难关,终于在江苏省率先甩掉了棉线编扎、沥青粘结的传统工艺,采用尼龙丝编扎、氯丁胶粘结的新工艺,使钢筘的均匀度、弹性度、强度和使用寿命明显优于传统沥青钢筘,筘号亦由105号/2英寸提高到148号/2英寸,特别适用于有梭棉织机织造细号、高密、薄型织物。高密钢筘填补了江苏省内空白,被评为“七五”期间优秀新产品,求购者络绎不绝,“蓝箭”品牌名声大噪。
       90年代,有梭织机市场渐趋萎缩,国外喷气、喷水、剑杆和片梭等无梭织机开始进入我国,国内无梭织机制造业也逐渐发展壮大,钢筘制造企业若没有适用于无梭织机的异形筘,将难以快速发展。这一次,总经理施越浩走得更远。他带领专家,走出了国门,开始了万里出访之旅。1991年,远赴瑞士考察,带回了一大包技术资料和学习考察笔记,紧接着,出访德国、法国、日本等纺织业先进的国家,研究考察异形筘的生产流程。所到之处,无暇欣赏异国风光,直奔钢筘生产厂家,眼睛看、耳朵听、腿脚走、心里记,一有闲暇,赶紧记录在随身的笔记本上,恨不得调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来学习、来讨教。就这样,异形筘的生产方案在出访过程中渐趋成熟,异形筘的关键生产设备也在出访过程中敲定并引进,就连外国专家也一并邀请入厂。1993年,常州钢筘厂成功开发出无梭织机用异形筘,客户蜂拥而至;同年10月,无梭织机用异形筘通过了江苏省省级技术鉴定,被江苏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1994年,被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劳动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评为国家级新产品;1995年,江苏省科委认定常州市钢筘厂为高新技术企业,“蓝箭”品牌深入人心。
       路走出来了,如何走得更远,走得更稳?总经理施越浩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先后引进了日本、德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当前国际最先进的钢筘制造装备技术与工艺,使企业的规模、装备技术始终领先于国内同行业,达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加强与比利时、日本、德国等主要钢筘原材料公司的紧密合作,保证了高档、高精密钢筘、金属针布等产品的材料需求;积极拓展与国际大型重点无梭织机制造公司的配套合作,目前已获得德国多尼尔公司、比利时毕加诺公司高档钢筘的配套协议,长年为其提供配套钢筘;积极参与国际钢筘组织的技术活动,与国际上钢筘同行业进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与此同时,施厂长又引进资金建设现代化厂房,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常州钢筘有限公司逐渐成为国内大型钢筘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施总用脚丈量过的土地上,都能找到“蓝箭”的产品,在施厂长没有丈量到的土地上,“蓝箭”的产品正在帮他走过!
       出常州城,沿常溧公路西行5公里,就进入了龙潭村,公路南边一座花园式的工厂,就是常州钢筘有限公司的老厂区。踏进具有中国传统庭院建筑风格、绿色琉璃瓦盖的大门,真如进入了一座占地5万平米的公园,树影婆娑,芳草葳蕤,喷泉声声,小鸟啁啾,车间以及办公楼,就镶嵌在一片蓊蓊郁郁的绿色中。座落在常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厂区,也与老厂区的建筑风格一脉相承,花草树木,无不郁郁葱葱、翠色欲滴。进入车间,“诚信为本  创新超越”八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车间干净整洁,完全没有一般厂区常有的嘈杂噪声。就是在这样的厂房中,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空胶粘结型“特种不锈钢筘”,获省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并获得中国发明工艺专利。近几年,公司自行研制的异形筘片生产线、不锈钢筘片生产线、高精密钢筘生产设备及检测仪器,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推出高速、宽幅、高精密喷气织机钢筘,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评价。公司先后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国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火炬项目,获得14 件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4 项,实用新型专利10 项),参与了11 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订(多项钢筘国标第一起草人),并形成了具有年产喷气、喷水、剑杆、片梭等无梭织机钢筘36 万米、高精密金属针布12 000 套的生产能力,始终保持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2008 年,是很多纺织企业不愿回首的年份,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对我国纺织业影响很大。施总通过对近几年的市场调研分析,认为对经济实体冲击最大、最严重的恰恰是中、低档产品。于是,立刻制定出应对措施,第一抓企业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全心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来降本降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第二抓产品质量,积极提高产品档次,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强势品牌,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前提,增强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积极寻找市场,成功地转“危”为“机”。
       多年的奋斗之路,使施总充分体味到“知识就是力量”的精髓。2009 年,公司申请成立了“江苏省特种钢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成立,对推进我国在新型特种钢筘及新材料生产、制造技术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尽快与国际接轨方面,有着很大的意义。
       在钢筘生产车间的外围,悬挂着很多“板报”,例如:上班十不准,下班八不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安全生产三大原则,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等等,板报的内容充分显示了这所现代化企业的精细管理,以及公司对员工人身权利的注重与关怀。近些年,公司广泛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创先进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思想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以立定岗位、争创先进为主题的职工群众性文体活动,使公司全体员工的精神文明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也连续多次被评为“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女职工素质教育基地”、“江苏省五一巾帼示范岗”、“常州市工资集体协商先进企业”、“常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常州市环境友好企业”,“绿色企业”。施厂长说,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应该、也是必须为员工做的,这样才能建造一支既有“合力”、更有“执行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不断地推陈出新,永远保持新鲜的血液,这样才能使“蓝箭”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在谈到以后的路时,施厂长充满自信,他说,要进一步推进我国特种钢筘研究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加快提升钢筘重要材料,如不锈钢带、铝筘梁、扎丝、异形筘片、平筘片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对关键材料进行技术攻关,把国内研发、制造新型不锈钢筘材料的整体技术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加速实现国产化;在做好已有产品的基础上,在具有潜力的特种织物、特种纤维钢筘上深入研究、潜心开发,继续为工业、农业、建筑、渔业、航天航空、军用、汽车、医用以及碳纤维、仿生纤维等织物提供配套的高档钢筘,为纺织行业、纺织器材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采访临结束时,施总透露,他们目前正在研发一个高新项目,不久就会见分晓,如果成功,将是钢筘行业一个大的跨越。问及详情,施厂长又笑着摇摇头,故意卖起了关子,那就静心以待,敬候佳音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施厂长带领着常州钢筘有限公司,从一个小村落走向了世界,从一个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小组,走向了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企业,读万卷书,给了他睿智的眼光,行万里路,给了他非同一般的魄力,他走得沉稳,走得矫健,走出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飒爽英姿,走出了一个我国纺织器材行业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一样的高度 不一样的气度--访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像猫一样跃动--访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