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器材访谈 > 正文

创业 创新 创人生--访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2012-10-20 16:50:54   来源:纺织器材   评论:0 点击:

       1986年,几百平方米的厂房,几十个工作人员,仅能生产梳棉机易损件,技术含量不高。
       2010年,一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厂房,近四百个工作人员,国家级高新技术重点企业,自主研发项目12个(精梳机梳针锯齿整体锡林,新型镶嵌式顶梳,纳米表层棉纺针布,双弧面钳板,新型导纱动程机械式紧密纺装置等)。
       这样两组数据摆在眼前,怎么也难将二者结合起来,可是——没错,这就是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书写的传奇。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纺织业正处在巅峰,梳棉机供不应求的问题愈演愈烈,甚至到了来不及组装就发货的程度。梳棉机热连带着其配套件的销售都火爆异常。戴步忠——当年三十出头,敢闯敢干的年轻人,如今,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正是瞅准了这一商机,成立了温州市锦峰纺织机械配件厂(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前身),专业制造梳棉机易损件,第一年,产值就达到70万元。
       70万元,在当时可是不小的数目。1981年温州城市居民的人均生活费收入仅为422.6元,至1988年才提高到1 419.2元。在上海,普通工人月工资也不过百元左右,北方城市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也许锦峰就永远只是个生产梳棉机配套件的小厂,永远停留在附加值不高的中低端产品上;又或者,在接踵而来的纺织行业低迷期,就会被金融风暴吞噬干净,自然也不会有后来的整体锡林。
       1988年后期,纺织形势急转直下,梳棉机热潮似乎在瞬间就冷却下来,一下子降入冰点。不少中小企业就此破产,锦峰的经营也陷入困境,何去何从?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惨淡经营,听天由命,要么创出一条新路子——可是,路在哪里?厂房在闲置,机器在闲置,人员在闲置,创业的梦啊,在搁浅。怎么办?怎么办!
       一次偶然的机会,戴步忠董事长结识了一大批纺织界高工和技工,这次邂逅,为锦峰公司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使锦峰在今后的路上越走越稳。
       当是时,精梳机上所用锡林,全是植针式锡林,都是靠人工一个一个焊接上去,由于焊接时的有毒气体,焊接工即使带着面罩,也难免有损于健康,甚至屡屡发生中毒晕倒事件,整个纺织界都对此忧心忡忡,一直在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高工们有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把植针式锡林改为整体锡林,免去人工焊接这一工序?“当他们把草图拿给我看时,”戴总回忆说,“我眼睛都亮了!我心里就想,这是一件好事,是锦峰的机会,更是整个中国纺织界的机会,我一定要拿下来,一定要把它研发出来!”说归说,但是当时的锦峰并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其工作人员,包括戴总在内对于梳理器材都是门外汉,甚至连必要的设备都没有。怎么研发呢?高工们在摇头。戴总急了,年轻的血液在沸腾,“试试,试试总行吧?不试试怎么知道?!”
       不懂理论?学!谁当老师?高工们!于是乎,特殊的老师,带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在厂房里,在机器前,在散发着机油味道的空气里,从最基本的理论开始,将梳理知识一点一滴地呈现出来。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有争议,有探讨,学在一起,干在一起,有理论,有实践,整体锡林的影像从模糊到清晰,众人的心也逐渐由空中落回原处——只有了解,才能胸有成竹,越了解,越能体会到整体锡林的研发对于中国纺织的意义。直到今天,锦峰还有一个铁打的学习制度:中层管理人员,每天下午4点到5点为学习时间,一线工人以车间小组为单位,每天学习1小时,时间可下午、晚上灵活调整。“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相信知识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有科技才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戴总如是说,“白天看电脑,晚上看黑板——日子就得这样过……”
       从挑选原材料,到最后出样品,机器连轴转,人也连轴转,7天,齿片样品摆在了面前。真快!高工们赞许,要知道,他们曾经在另一厂家做过类似产品,时间竟长达几个月!他们不禁对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瘦高的个子,稍显凌乱的头发,熬红的眼睛,神情中有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是带领锦峰冲出难关的自信。“不错,”高工们纷纷点头,“硬度很好,达到了要求。”“那可以生产整体锡林了吧?”“差得远!”——无异于一盆凉水兜头泼下,“为什么?”高工们拿起一个齿片,“你看,这齿片棱角太多,会损伤纤维,增加短绒……”原来如此!
       今天,再提到梳理原理及其应用,戴总能深入浅出,侃侃而谈几小时,可是当时,没有先例可参考,没有经验可借鉴,一如当年的温州,被确定为全国的改革试验区,姓“资”姓“社”都无定论,一切皆在摸索前行。
       重来!添置设备,冲淬磨圆,新一轮的目标,新一轮的战斗……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被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被攻破,历经一年半,整体锡林终于问世了!先后在无锡二棉、上海十七棉、南京二棉等纺织企业试用,效果良好,随即被列为“短平快技术改造项目”,上海纺工局甚至下文,使用锦峰的整体锡林,由政府补贴20%!由于整体锡林的问世并推广,植针车间这一名词,永远停留在1992年,成为了历史陈迹。
       “其实那时的整体锡林,和现在的相比,差距实在很大,”戴总说,“但是,因为是高新产品,省工省力,效果又比植针锡林好,所以迅速打开了市场,也使我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纺织工业在发展,对于梳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锦峰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满足纺织企业对我们的要求……”2010年,锦峰又推出了梳针锯齿整体锡林(JF130)和可调梳理隔距锯齿整体锡林(JF108TB),前者运用多项专利技术,更新锡林结构,使其寿命更长,更能够适应高速度、高产量、大定量、低能耗和低用工的时代要求;后者采用可调隔距专利技术,避免了垫片补偿调节隔距时操作困难费时且不尽合理的弊病。
       温州土地少,人口多,寸土寸金。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经营的个体经济、私人企业获得大发展,如服装、鞋帽、低压电器、眼镜、商标牌等,形成了一个中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论其特色,它是一种高于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自发的、扩张的经济秩序,而温州,也逐渐成了财富的代名词。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样一座城市里。十五年来,锦峰三易其址,不断扩大规模,增添设备,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专利百强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企业”称号,是纺织机械制造重点骨干企业、《精梳机 锡林》、《精梳机 顶梳》、《梳棉机有齿条盖板针布》和《梳棉机盖板骨架》行业标准制定的主要起草单位、AA级标准化等级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合格企业、3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劳动用工诚信企业;通过ISO 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二十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主导产品整体锡林、整体顶梳、钳板结合件的产量、销售量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可调梳理隔距锯齿整体锡林、双排整体顶梳、钛合金钳板结合件被确认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锦峰”商标也成为纺织器材中的知名品牌。
       走进锦峰,宽松的办公环境,敞亮的生产车间,完全看不出当年创业时期的痕迹。大门口公告栏上张贴的大大小小的通知十分引人注目,有计算机等级考试通知,有电脑绘图培训通知,有最新的医保通知……都是关乎职工切身利益的信息。据说,凡是有心想深造的中层管理人员,只要能考取学位,费用皆由企业负担;不由得想起戴总在回答笔者“如何留住人才”时的一句话,“只要注重人才,就一定能留住人才”——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一个亘古不破的真理。
       如同当年,凭借真诚和韧劲打动业界一群高工们,争取到企业转型的机会;如同当年,和技术人员同吃同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最终研发出整体锡林;如同当年,在全国人民对“温州假货”的一片讨伐声中,却逆势而上,迅速打开整体锡林的市场……
       锦峰员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什么?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什么?
       为企业默默付出,为什么?
       在锦峰研发楼的楼梯走廊中,挂着这样一个牌匾,上面的几句话,十分值得回味:讲奉献,但不追求清贫;讲学习,但不注重形式;讲党性,但不排除个性;讲原则,但不放弃灵活;讲公司利益,但不忘记国家和员工利益。
       在锦峰,提起四个“注重”无人不知:注重人才、注重技术、注重创新、注重品牌——由此又引申出四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坚持研制过程中求实创新,坚持诚信经营、创新经营模式,坚持技术改造不停步。无论是“注重”还是“坚持”,“人”都排在第一位。的确,技术要创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最关键的一环。这些年,锦峰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广泛挖掘人才,并着力培养人才。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激励创新和人才辈出的环境,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实现科技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2009年,公司创建了省级技术中心,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6%以上,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发、检测仪器的购置、申请专利保护等。中心拥有研究与试验开发人员3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人,大专学历3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中级职称的14人,初级职称的20人,专业涵盖了机械工程、纺织工程、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这些,就是锦峰不断推陈出新的动力,这些,就是戴总的坚强后盾!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国内外消费市场疲软、土地价格飞涨、人民币升值等原因,温州企业面临多重挤压,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不少企业撤离本土,转向相对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整个温州仅剩三家纺织设备相关企业,锦峰就是其中之一。在不具备“扎堆”优势的大环境下,戴总的坚守,就显得难能可贵。当年成立公司,是凭着年轻人的一腔热血,满腔抱负;发展公司,是凭借独到的眼光,和承受风雨的心理准备与魄力;十五年的岁月钩沉,将戴总由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塑造成今日处变不惊,从容淡定的中年企业家。他以中年人特有的沉稳睿智,虚怀若谷,在纺织器材行业里前行,坎坷也好,坦途也罢,都是过往风景,既然认准了目标在前方,那就要坚持走下去,要走稳,更要走好。
       锦峰,因为创新而发展壮大。
       人生,因为创业而丰富多彩。
       生命,因为一路走来而变得充实厚重。
       别问路在何方,因为——路在脚下。

相关热词搜索:创业 创新 人生

上一篇:金轮针布,梳理美好未来--访金轮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让纱线纵情舞蹈--访铜陵市松宝机械有限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