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税开征对纺织业的影响几何?节后会迎来“用工荒”吗
2018-01-08 16:38: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8年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体现绿色税制的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开始实行,环境保护税法的总体思路是由费改税,这意味着

 

2018年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体现绿色税制的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开始实行,环境保护税法的总体思路是由“费”改“税”,这意味着我国施行了近38年的排污收费将成为历史。而作为与环保息息相关的纺织业,环保税的实行引起纺织界轩然大波。那么环保税的具体税额标准、监控纳税对象是怎样的?与排污费又有何区别?执行后对纺织业的影响几何?

 

1税额标准

根据《环保税法》,征税对象和范围与先前的排污费基本相当,主要针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四类,其中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将占“大头”,四类污染中约90%来自大气污染物,约10%来自水污染物。税额标准以排污费作为下限,大气污染物适用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适用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

当然考虑到污染物因种类、地点及时间等因素的不同,产生的成本也相异。因此此番的“费改税”,各省可以下限为基础,在上限不超过最低标准的10倍的情况下自行设定高低标准。

 

2监控纳税对象

环保税的重点监控纳税人是指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采矿、化工、石化、制药、轻工(酿造、造纸、发酵、制糖、植物油加工)、纺织、制革等重点污染行业的纳税人及其他排污行业的重点监控企业。

 

3与排污费的异同点

环保税开征后,原来的排污费不再重复征收,那么新的环保税与之前执行多年的排污费究竟有何不同呢?下表为笔者列举的环保税和排污费的异同点,可以看出环保税和排污费除了针对的污染物基本相当外,在具体的减税情况、收费标准以及分成比例上等均存在区别,尤其是在收费标准上,做出了多排多收、少排少收的改变。

 

4对纺织企业的影响

从征税对象上看,纺织企业就名列在册,纺织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主要来印染环节,且主要涉及水污染。纺织废水主要包括印染废水、化纤生产废水、洗毛废水、麻脱胶废水和化纤浆粕废水5种。据统计印染废水占到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6%,印染厂每加工1万米织物约产生废水量200吨,以2016年544.67亿米的产量来测算,至少产生税费15.25亿元,这还是按照最低标准测算。实际上从上表可知很多地区提高了标准,如京津冀地区均实用了较高税率,北京地区按照下限的10倍,河北地区税额分为三档,分别按最低标准的8倍、5倍、4倍执行,按此算产生税费更多。

总之,随着环保税法的执行,我国环境保护“费改税”将以立法形式确认固化,规避了排污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预等问题,当然因环保税全部归地方所有,在考虑GDP增长情况下,或将造成执行力度打折扣。而对于纺织企业而言可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纺织企业环保改造成本也将更高。另外一方面当然考虑到环保税属于从量税,实行“多排多收,少排少收”机制,实际上也是倒逼企业加强环保节能减排、转型升级,从长远来看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要方式。

 

江浙地区纺织业,节后恐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用工荒”

岁末年终,市场的热度逐渐降下来了……但是纺织老板们闲不下来,除了要忙着收款,还要操心节后用工问题!特别是发达地区纺织业,也即劳动密集型行业,或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用工荒!企业“用工荒”将直接导致企业老板的“用工慌”恐惧升级!最害怕的则莫过于老员工纷纷离职、新员工迟迟不到,公司寂寂寥寥,车间冷冷清清,办公室稀稀拉拉,招聘会门可罗雀。

沿海地区和内地对于产业工人的需求将迎来史上最激烈的争夺!

根据公开信息,山东沿海地区纺织企业2007年纺纱工人工资在700~800元/月水平,2008年跃升至1500~1600元/月,涨幅高达100%。2008年之后,纺织工人工资“芝麻开花节节高”。至2015年底,山东威海、青岛、济宁等地纺织工人工资已达到2800~3500元/月(一线普工工资),而稍有技术的工人工资则是4500~5000元/月起步,月入万元也已是普遍情况。

与此同时,工人回流和“招工难”也已成为近年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市场频现“用工荒”。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的产业转移初具成效,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纺织服装行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当地的就业人员提供了很多岗位,这些人不需要远程到其他省市,而就近在家乡就业,工资待遇不会低多少,消费水平低,住宿回家等开支减少,又可兼顾父母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纺织产业转移的逐步推进,去内地办厂的企业越来越多,纺织熟练工回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有些企业甚至于还会带去一些沿海地区的熟练工。

沿海地区,已经不适合基础产业工人的生存,别说买房子了,就是日益高涨的房租和生活必需品物价上涨,已经产生了极强的压迫感。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以“户籍属地管理”为依据,将户籍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置于两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各自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

外地劳务在城市中属于弱势群体,基本享受不到当地与户籍挂钩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利,同时又缺少话语权,“同城不同权、同工不同酬”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在户籍这道门槛下,个人无法在城里寻找到“家”的归属感,只能游离在城市的边缘。这是“用工荒”形成的制度根源所在。

另外,其他行业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内地的工厂,还是沿海地区本身,也在争夺我们纺织行业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纺织业阶段性复苏,订单将持续稳定增长,国内对于熟练工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我们纠结的“招工难”和“就业难”也会越来越难!

 

编辑整理自华瑞资讯、纺织干货铺、中国绸都网

相关热词搜索:环保税 纺织业 几何

上一篇:"我的收获 我的2017"40强出炉!
下一篇: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给这些“纺织成就”点赞!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