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百年老厂,一段无锡故事
2017-06-21 17:52:07   来源:   评论:0 点击:

在龙腾虎跃的无锡明星企业阵容里,一向低调的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一棉)并不刻意显山露水,但这段时间,无锡一棉没法不

 

在龙腾虎跃的无锡明星企业阵容里,一向低调的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一棉”)并不刻意显山露水,但这段时间,无锡一棉没法不被人关注。5月26日,市委市政府举行全市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签约仪式,埃塞俄比亚驻沪总领馆总领事亲自到锡,参加无锡一棉埃塞俄比亚纺织工厂项目签约。

 

 

 

6月2日至3日,副省长马秋林率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无锡调研,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企业,无锡一棉今年订单充裕,生产效益同比两位数增长,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无锡一棉是无锡实体经济的“老字辈”,这家由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创建于1919年的企业最初叫“申新三厂”,一度拥有全中国24%的纺纱能力,被誉为当时中国的“棉纱大王”。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先生首任企业董事长。光阴荏苒,百年匆匆而过。在世事多变的沧桑岁月中,无锡一棉始终站在全国纺织行业的前列,目前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集聚纺纱生产基地。无锡一棉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晔珺介绍说,通过对工厂的智能化改造,无锡一棉的生产效率在亚洲同类企业中领先,创造了全国棉纺织行业最好的用工水平。

企业宏观数据的对比,无疑是直观的;而企业职工微观个体的感官体验,更是深刻的。对于无锡一棉发展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一棉老职工,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一位一棉老职工的“职场履历”

 
 
 
 
 
 

作为一家创办近百年的老企业,很多老职工在无锡一棉工作了一辈子,许友庆就是其中一位。许友庆今年63岁,1970年进入无锡一棉,2014年退休,退休后又留用了几年,他在无锡一棉工作了将近50年。面对记者,许友庆说起了自己在无锡一棉的“职场生涯”。

“1969年起的初、高中生,国家开始安排工作。1970年初中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无锡一棉工作。那时候一棉是无锡人数最多的工厂,全厂有八九千人,光一个纺一车间就有1800人。从学校出来就能进入无锡的大厂,我感到很幸运,更幸运的是我被分配到纺一车间机修工岗位。当时社会上有句流行语‘学会车钳刨,走遍天下都不怕’,从事机械类工种是当时很多男孩子从小的梦想。所以我很珍惜这份工作,踏踏实实做了三年学徒,三年后学成满师,出师后我开始做师傅带徒弟。进入无锡一棉的第五年,我成了小修机间的班长,这是我职场生涯的第一次晋升,第一次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头衔虽小,我很珍视,这是领导对我努力学习、辛苦付出的肯定。这也证明了一点:在无锡一棉,只要踏实肯干,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从此以后,我的干劲更足了!”说起自己四十多年前的这次晋升,许友庆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1979年,无锡一棉与香港长江制衣集团公司合作,在全国棉纺织行业率先举办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从瑞士、意大利、日本、德国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3万锭全流程纺纱设备,在中国内地首次采用自动络筒技术、高速精纺技术、纺织空调技术等35项世界先进技术。这也是江苏省引进的第一个外资项目。此后,无锡一棉和香港长江制衣集团公司先后创办了新联兴纺织、长新纺织、长新房地产等5家合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曾一度在无锡商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长发商城”就是无锡一棉下属合资企业长新房地产开发建设的。

企业的快速发展也给了个人不断成长的空间。许友庆随着无锡一棉的发展,也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个人职业生涯的。

“1979年,在当时无锡一棉的惠兴培厂长和杨炽副厂长的关心下,无锡一棉从各个车间抽调了38名优秀年轻职工,举办了一期一年制的棉纺职工培训班,我不仅入选了这个培训班,而且被选为班长。我们这个培训班是脱产的,全日制的学习氛围让大家有了重回校园的感觉。这一年课程安排得很满,大家的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差,所以前面三个月是恶补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应该在中学掌握的基础知识。后面九个月则是系统学习棉纺织技术知识。大家学习都很刻苦,从早到晚都在学习,就像高三冲刺高考前的状态。一年后我们38个人从培训班结业时真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当时厂里面正在筹备纺三车间和与之配套的织二车间,我们这38人大部分都去了新车间,我成了这个车间的空调技术员。出于对产品质量及人体舒适度的考虑,纺纱过程中车间里的最佳温度是24到26摄氏度,冬天不能低于18摄氏度,夏天不能高于30摄氏度,并需要控制湿度。在以前,夏天用冰块降温,冬天用蒸汽加热。我们这个新车间则引进了瑞士罗瓦公司的中央空调。空调技术员这个岗位我从1980年到1989年整整干了九年,这也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干得最长的一个岗位。”

“1989年下半年我调任生产粗号棉的气流纺车间任车间主任。1992年,我调任纺二车间主任。1997年,我心脏不好做了一个开胸手术。手术后单位照顾我,把我调到组织科。2000年左右,身体恢复后的我又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纺工局要求无锡一棉对口支援长期亏损的事业单位无锡市纺织品种研究所(品研所),我作为驻厂代表常驻品研所,一年后品研所实现扭亏为盈。品研所改制后我担任了品研所的总经理。2005年初我回到无锡一棉,重新担任纺二车间主任兼书记。”

“2005年到2008年,无锡一棉响应市政府‘退城进园’的号召,从生产了八九十年的老厂区迁入团结路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厂区成了高端楼盘西水东。来到新厂区后,我迎来了职场生涯的最后一次转型,同时担任工会副主席、纪委副书记、人力资源部部长三个职务一直到退休。”

 

“五朝元老”眼里的五任厂长

 
 
 
 
 
 

许友庆在无锡一棉工作了近50年,经历了五任厂长,别人戏称许友庆是“五朝元老”。那么,这五任厂长在“五朝元老”眼里是如何的呢?

赵启文:这是许友庆进厂时的厂长,由于当时许友庆还在做学徒,很少能接触到厂长,所以印象不深。一些同事对他的评价是泼辣,敢说敢做。后来他去光明内衣厂后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惠兴培:解放前就进入无锡一棉,从工人开始一步步做到厂长,很注重培养人,开设了棉纺职工脱产培训班。

顾鼎元:平易近人,每次看见工人都会主动打招呼。上下班和出差从不用单位公车,都是自己坐公交。因积劳成疾,54岁时在工作岗位上病逝。当厂长8年间,建造了幼儿园、翻建了食堂、建造了职工住宅,而他自己却住在一间不满20平米的老房内。顾鼎元去世后,他的事迹被改编成舞台剧《弥留》广为传颂。

李光明:老三届知青,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靠着自己的钻研精神成为行业公认的专家,思路开阔,为无锡一棉转型发展殚精竭虑。在老城区时,上下班和出去开会都是骑自行车。很清廉,从不收礼品,优秀企业家等奖品全部上交。

周晔珺:无锡轻大纺织专业科班出身,专业功底扎实,为人低调,胸怀宽广。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性格兼具男性的干脆和女同志特有的细致。通过加大对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借助智能化、高端化,无锡一棉的生产效率在亚洲同类企业中领先,创造了全国棉纺织行业最好的用工水平,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顶级纱线的代言人,树立了中国棉纺织企业的品质标杆。

 

2年投入4亿元进行智能化升级

 
 
 
 
 
 

走进无锡一棉投资有限公司的纺纱车间,成排的纺织女工不见了,有的只是三五工人在巡视和简单操作。前两年用来代步巡视的滑板车,如今又升级成了环保电动自行车。

在传感网和物联网感知生产系统的一体化管理下,五百多台生产主机无缝衔接,不停运转,造就了无锡一棉领先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万锭用工在25人以内。无锡一棉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晔珺介绍,“新一代的智能车间里,每一个纱锭都会通过传感器联网,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到生产线上每个纱锭的情况,大大节约了人力,提升了效率。”

据了解,工厂新的智能设备正在陆续调试安装,今年无锡一棉将投入1亿元用于智能化升级,明年将继续投入3亿元,逐步打造建成一个生产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传送自动化、产品信息可追溯、车间环境智能监控、资源消耗智能监控、设计开发与生产联动协同的智能化纺纱工厂。

 

让优质的中国棉花行销世界

 
 
 
 
 
 

无锡一棉的长期客户有很多是国际一线品牌,他们对生产的每一道环节都要求严苛——“肉眼能看到的瑕疵不能有,显微镜下看到的瑕疵也不会被放过。”

赢得这些客户的口碑,无锡一棉靠的不是商务技巧、而是实打实的高性价比产品。国外客户对纺纱原材料棉花要求极高,一般都使用澳洲棉花,但一来澳洲棉花价格高,二来有配额限制,无锡一棉的利润和产量都受制于原材料。“新疆棉花质量也很好,但是因为在种植时质量控制不严格以及加工的问题,国际市场一般都不接受。”为了创造更多利润,也为了让客户接受“中国棉花”,去年,无锡一棉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设备改造,提高对瑕疵品的分拣,同时指导供应商在棉花种植时用最高的行业标准进行生产。

如今,国外客户拿到样品时,都不相信这是用中国的“新疆棉”制成的。就是这样精益求精、坚持高端的理念,让超过半数的国外客户接受了无锡一棉出品的“新疆棉”纱线,用实力为自己赢得了高端市场份额,更让中国原材料在国际市场打开局面。

 

参与“一带一路”实施全球布局

 
 
 
 
 
 

纺织业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传统产业,不少国内企业也确实面临着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困境。矛盾要在发展中解决,“无锡一棉正在摆脱传统产业‘低端、低效’的印象,转变和优化企业生产结构。”

不久前,无锡一棉与埃塞俄比亚签约,意向投资当地30万锭纺纱项目,一期10万锭项目已经立项,这是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进行全球化布局的大动作。周晔珺告诉记者,选择到非洲建厂,是与无锡工厂智能化升级结合在一起决策的结果。“智能化项目将引进一大批新设备,无锡工厂一些状况良好的原有设备可以转移到非洲工厂使用,无锡工厂继续走高端市场路线,非洲工厂利用土地、用电、人力等资源优势,拓展中端市场。”

走出去,对棉纺织企业来说,是大胆的一步,但无锡一棉走得扎实,有底气。周晔珺坚信,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纺织行业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无锡一棉只要走在前头就有无限风景。

 

在很多人眼中,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的传统行业。一个被一些人贴上“夕阳产业”标签的棉纺行业老国企,凭什么屹立百年?这是很多人的疑问。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到底什么是夕阳产业?传统行业一定是夕阳产业吗?无锡一棉用事实告诉世人:纺织行业不仅是传统行业,更是科技行业。如今,无锡一棉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融入了智能化,不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也有效地提高了效益。无锡一棉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晔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当今时代,每天都在飞速发展和进步,任何行业要求得生存、发展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抢得发展先机。转型升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编辑整理自江南晚报、无锡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无锡 一座 故事

上一篇:看看有哪些纺企入选中国质量奖受理名单
下一篇: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非织造布机械分会成立 谁当选会长单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