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跨界搞机械,如何克服短板做到国内独一家?(有图)
2016-06-02 11:17:16   来源:   评论:0 点击:

首届金猫杯2016 2017论文征评活动奖项调整,名额增加金轮•金猫杯2016全国纺纱器材专件高峰论坛征文启动,欢迎投稿2016年5月24日,2016

 

 

首届“金猫杯”2016/2017论文征评活动

奖项调整,名额增加

“金轮•金猫杯”2016全国纺纱器材专件高峰论坛

征文启动,欢迎投稿

 

2016年5月24日,2016年“创新发展看鲁企”南线来到泰安康平纳集团。在康平纳集团,与传统印染行业劳动力密集的印象截然相反,干净整洁的车间里难觅工人身影。这得益于康平纳自主研发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技术,国内还没有能达到如此水平的生产线。一个传统的毛纺企业跨界搞机械,他们是如何克服短板,做到国内独一家?

 

工人减了1/3,产量增了2/3
 

俗话说“千人纱,万人线”,劳动密集是对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印象,提到传统的印染厂房,大家想到的就是忙碌的工人、拥挤的车间、杂乱的环境。然而在山东泰安康平纳集团,却是不一样的纺织印染车间:地面干净整洁,车间难寻工人踪影。这得益于在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技术——“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技术。凭借科技创新,山东康平纳集团成功实现转型升级,让传统纺织印染产业获得新生。

 

 

生产线的智能升级,大大减少了工人数量,提升了生产效率。康平纳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鹿庆福表示,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约100名工人,如今只需要20人。工作环境差,待遇不高,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传统的印染行业,人工短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自从建成这条生产线,工人由原来的1 200人,降到了现在的800人,而产量则增加了2/3。

 

 

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还解决了传统染色车间精密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以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可减少一半以上人为因素对产品影响;有了全自动配料系统后,精度可达0.1 g,品质可以提升5~10倍。

此外,智能工厂对节能、环保的贡献也很大。鹿庆福介绍说,以染色环节为例,平常大家所穿的衣服染色需要6 h,吨纱染色在一般企业的用水量达120 t~130 t,也就是说染一吨纱要用一百多吨水来冲洗,而智能工厂生产线,用水量降为80 t~85 t,可节水27%。

 

 

 

跨界做机械,“租来的团队”搞研发
 

康平纳从事毛纺染整生产18年,到今天,整个企业仍然是面料利润约占到一半,可以说是个地道的传统毛纺企业。一个传统的毛纺企业,为何想要搞智能机械?

这个想法源于2002年,企业在搬家升级生产线时,到欧洲考察,发现大多数的厂家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或者部分自动化,而国内的企业还依靠着人工。随着未来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只依靠人工完成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几乎不可能的,智能全自动制造则是发展的趋势。

 

 

虽然我们在机械制造上是门外汉,但是我们使用机器,知道厂家需要什么样的,市场喜欢什么样的机器。”鹿庆福说。尽管想法很好,但是搞智能机械研发,对于这样一个传统毛纺企业来讲,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我们企业来讲,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为此,他们“租了一个团队”来帮他们搞研发。

2005年年底,康平纳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鹿庆福表示,双方必须要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果只是短时间合作,那机器推到市场上一两年,后续的升级改造则无法完成;而花8年的时间在一个项目上,这对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来说,也是头一次。

 

 

这种产学研的合作方式,是市场的导向,利益的共享。康平纳除了提供给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研发经费和资金,推往市场的机械,也会有效益分成,这就激励了研发者更注重机械的升级改造。现在,康平纳已经与多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研发更多智能化的生产线。

 

来自齐鲁晚报(济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准备充分?不信吗?已有展商到现场考察去啦!
下一篇:青岛宏大《高产清梳联流程配置工艺优化研究》项目验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