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听惊雷
2015-12-01 16:27:3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于细微处听惊雷——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钢丝圈专业组第二届五次暨信息中心第十四次年会召开 2015年11月28日,南通气温骤降、寒气逼人,但在

于细微处听惊雷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钢丝圈专业组第二届五次暨信息中心第十四次年会召开

    2015年11月28日,南通气温骤降、寒气逼人,但在金轮科创股份有限公司2007会议室中却是暖意融融,来自我国各钢丝圈制造企业的20余名代表欢聚一堂,召开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钢丝圈专业组第二届五次暨信息中心第十四次年会。


 

会议由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王可平总经理主持,由金轮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纺织机械协会高级顾问钱锡麟出席了会议,金轮科创股份有限公司钢丝事业部魏贤良总经理代表东道主,对大家拨冗前来表示感谢。

 

 

 

 

会议伊始,与会代表参观了金轮公司的展厅,一帧帧照片生动的诠释了金轮公司从创建到发展到壮大的全过程,针布产品的精密,也让与会代表叹为观止。

 

 

钱锡麟高级顾问感谢各成员单位十多年来对钢丝圈专业组活动的支持,并回顾了专业组连续活动12载的点滴。他说,12年风雨,专业组的活动见证了我国钢丝圈事业的发展历程,12年来,专业组成员携手并进,共同攻克了不少难题,尤其可圈可点的是,专业组重点单位与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实验室共同成立了钢丝圈产业联盟,针对钢丝圈表面处理、热处理、耐摩性等“久攻难克”的问题进行重点探索,做了大量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钢丝圈专业组组长、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杨崇明董事长就钢丝圈行业现状及发展做了专题发言。杨董总结了十多年间钢丝圈在材料、抛光技术、热处理、表面处理及国内外产品售价差距等方面的进步,认为钢丝圈行业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总量过剩,但高端产品仍不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日益增长的高成本与低售价已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国的钢丝圈行业必然会向高科技、高精密方向发展。

 

 

 

全国纺织器材信息中心钢丝圈分中心潘增荣主任做了题为《关于棉纺主机的升级换代对钢丝圈提出更高要求及研发攻关盘点》的主题发言。潘总说,钢丝圈虽小,但是高技术含量产品,其制造工序繁多,约6 000多种类别,各种圈形变化,是钢丝圈的难点所在,尤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为甚,这是钢丝圈制造的关键。信息中心钢丝圈分中心14年来,以探讨技术、解决生产难题为己任,从最初设计自动化成型机、改进抛光机到提出重视预热处理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行业从最多24家发展到目前,虽然不足10家,但正是这些成员单位托起了我国钢丝圈行业的今天与明天。随着细纱机向长车、高速及智能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研发突破2万转以上的钢丝圈是下一步攻克的重点。

 

 

 

众位代表纷纷就使命与责任、发展与创新展开讨论,认为细纱高速化的瓶颈,就在于钢丝圈,它不仅要求形位公差要在控制范围之内,还对重量也有控制要求,高速运行、高温、高摩擦的工作状态对其原材料及技术本身也提出了诸多高要求;不仅制造技术要精密、制造装备也要精密,是一种于细微处体现高端科技的产品。

代表们参观了金轮公司针布及钢丝生产基地,探讨了制造钢丝圈对原材料的高要求。魏贤良总经理和曹志强副总经理分别介绍了金轮公司的概况和钢丝事业部成立的初衷及发展情况,就原料钢丝的各种检测指标与加工工序的设置合理性与在座代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金轮公司精细管理、高效管理、绿色生产等理念及做法获得与会代表的交口称赞。常州市航月钢丝圈有限公司李春兴董事长认为,金轮公司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与会代表表示,金轮公司这种“把细节做到极致”的精神,不啻于一声惊雷,如同钢丝圈这种“小中见大“的产品一样,让人在细细品味之后,感到震撼。

 


 

我国钢丝圈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其制造水平与国际名牌产品差距越来越小,在有些装备制造领域还有超越。在生产装备由落后向高精密装备演变的过程中,原材料研发也走向高端化,生产环境变得环保、清洁、舒适,专业组成员单位之间互动交流、共同进步的做法为钢丝圈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何研发出更好更精的钢丝圈替代进口已成为整个行业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每个纺织人应担负起的责任。

 

 

本文为"纺织器材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专业组 细微处 惊雷

上一篇:回顾|本周重要纺织资讯(11月23日—27日)
下一篇:回顾|本周重要纺织资讯(11月30日—12月4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