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筑梦人
2013-11-06 08:29:28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评论:0 点击:

回首近百年岁月,一批又一批的纺织先驱在实业救国、产业报国的理想指引下,开创与壮大了民族纺织经济,成为人们心中景仰的丰碑! 张謇:棉
  回首近百年岁月,一批又一批的纺织先驱在实业救国、产业报国的理想指引下,开创与壮大了民族纺织经济,成为人们心中景仰的丰碑!


    张謇:棉纺织领域早期开拓者 中国实业救国第一人

    张謇(1853.5~1926.8),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他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他以家乡为基地,进行近代纺织工业实践,曾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举办了不少工厂企业和教育文化事业。他的“实业救国”虽不能挽救旧中国危亡,但却有利于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钱之光: 参与建立纺机工业体系 提出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并举

    钱之光(1900.11~1994.2),参与建立了新中国的纺织机械制造业体系,适时满足了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使我国棉、毛、麻、丝等纺织行业得到全面发展。他提出了发展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并举的方针,主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主持建设了上海金山、辽宁辽阳、天津、四川长寿和江苏仪征等大型化纤生产基地,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化纤工业大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之光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纺织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任国务院轻工业部部长、中共党组书记。长期领导纺织工业工作,使生产建设和科技教育得到重大发展。


    陈维稷:一生奉献中国纺织科技事业 中国现代纺织科学技术奠基人

    陈维稷(1902~1984),1925年赴英国留学,在利兹大学染化系攻读染化工程。1934年陈维稷创办了抗日刊物《起来》、《天下日报》,积极从事抗日宣传。1939年陈维稷成为中共特别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达33年之久,在建立纺织工业完整教育体系、领导制定纺织科技发展规划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刘持钧:为后方改善生产条件 抗战年代的设备革新者

    1904年生。1926年公派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纺织科学习。1931年回国,担任太原晋生纺织厂技师。七七事变后,刘持钧流亡陕西,1938年刘持钧与王瑞基等人,研制出铁木制业精式纺纱机,这在当时后方纺织机械进口、制造困难、纱布生产不足的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刘持钧历任华北纺织管理局、天津市纺织工业局、河北省纺织工业局副局长,并被选为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正光:受命支援前线抗战 立足纺织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李正光(1914~1996),1936年李正光进入上海鸿新染织厂。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陕甘宁边区新华化学厂厂长。1940年被派往难民纺织厂,1941年受命在延安建设毛纺织厂,后定名为纬华毛纺织厂,生产毛线毯、绒线、粗毛呢等产品,支援了前线抗战。

    1945年李正光随西北局干部队去东北,建立嫩江纺织厂。沈阳解放后,李正光负责接管沈阳各纺织厂。1953年后,历任纺织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化学纤维工业局局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查济民:创建桑麻基金会 推进香港回归的纺织人

    查济民(1914~2007),1927年考入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附设工业学校染织科学习。1936年查济民对市场畅销的日本灯芯绒、平绒产品仿制成功,填补民族纺织业的空白。

    1947年秋,查济民在香港创办“中国染厂”,任董事长。 1959年,查济民创立“新界纺织厂”。1977年起,任香港兴业公司董事长。查济民先后捐赠3000万港元及2000万美元设立“桑麻基金会”及“求是科技基金会”,积极表扬和鼓励对中国纺织业及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1992年起任首届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1997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荣毅仁:来自纺织业的国家副主席 陈毅副总理口中的“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1916.5 ~2005.10),出身于著名的纺织世家––创办旧中国最具实力的民族资本纺织企业“申新集团”的无锡荣氏家族。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器重这位“既爱国又有本领,堪当重任”的“红色资本家”。

    从1960到1965年,荣毅仁主管纺织品出口工作。他充分发挥在经营决策、市场眼光、纺织品生产等方面的专长,全面部署和推进对西方国家出口纺织品的一系列生产经营工作,打响了新中国纺织品进入西方市场的第一炮。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赵梦桃: 钻研技术的先进生产者 全纺战线的一面红旗

    赵梦桃(1935~1963)。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陕西西北国棉一厂。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

    1962年,赵梦桃刻苦钻研技术,在吸取其他纺织能手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大大充实了“郝建秀工作法”的内容。赵梦桃在1956年和1959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被选举为中共八大代表,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被树为全国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

    梅自强: 知行合一的纺织界院士 高产梳棉理论和实践创始人

    梅自强(1929.4 ~2010.8),1951年从南通学院毕业后,到东北纺织管理局工作。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1969年,梅自强在纺织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梳棉机研究,历时8年,先后研制了4个型号的高产梳棉机,其中A186型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产梳棉机的主要机型。1969年,梅自强下放到湖北安陆五七棉纺厂,期间为用好国产成套新设备积累了经验。

    1978年到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任副院长,1984年任院长。在他的任期内,研究院的实验设施建设得到恢复和完善,科研项目有了较大发展,并明确提出了“把研究院建设成为纺织工业科研队伍中的国家队”的目标;由他牵头组织研制成功的纱线条干均匀度测试仪,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梅自强对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建秀: 从纺织女工到国家领导人 “郝建秀工作法”的发明者

    郝建秀,1935年11月出生,13岁进厂当工人,不到16岁摸索出改进整个纺织流程的“细纱工作法”。1952年,在全国纺织系统大会上,这套方法被正式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原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随后发出指示,号召全国各地纺织企业普遍学习和推广“郝建秀工作法”,该方法在全国得到全面推广后,每年可为国家多生产4.4万件、相当于供400万人一年用布的棉纱。

    郝建秀1953年当选为全国纺织工业全国劳动模范、团中央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77年后历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国家计委副主任等职。是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郝建秀从一名纺织工人成长为 国家领导人,是党的培育和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纺织工人的骄傲。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纺织 追梦

上一篇:美国加快采棉进度
下一篇:多部委联手应对产能过剩

分享到: 收藏